下圍棋的人多半喜歡「圍棋之神」一詞,自古以來這個用語流傳已久。也有棋士在重要比賽前會發言,以「下出讓圍棋之神讚賞的好棋」為目標。
讓「圍棋之神」這個語彙廣為人知的是漫畫《棋魂》,其中頻繁出現的「神之一手」。神之一手不用多說,就是「圍棋之神」的一手。棋魂在中韓都相當有人氣,對於李世乭擊敗AlphaGo的「挖」,中國頂尖棋士古力當場封其為家喻戶曉的「神之一手」,這個妙喻進一步流傳到歐美國家,讓哈薩比斯在演講中以「god move」來介紹這一手;後來柯潔和AlphaGo對戰後表示「他就是圍棋上帝」,於是各國媒體爭相報導「成神的AlphaGo」。雖然上帝一詞用於基督教,和日本人傳統中所認知的「神」定義或許不盡相同,圍棋界不會深究這些差異,「他就是圍棋上帝」和「AlphaGo 是圍棋之神」對日本人可說是同一件事。不只是圍棋,將棋的名人佐藤天彥在電王戰中輸給將棋軟體「Ponanza」後,也用「比人類更接近將棋之神」來形容「Ponanza」。無論出身和背景,當人類遇到未知的事物、比自身更強大的存在時,似乎會自然地想稱呼對方為「神」。
實力主義掛帥的圍棋發展史
圍棋的歷史,向來是實力主義掛帥。江戶時代,圍棋是日本國技,本因坊家、安井家、井上家以及林家等四家作為圍棋「家元」(門派),受到幕府扶植,其中棋力出類拔萃的棋士可以得到「名人棋所」,更是名實兼收。在此體制下,圍棋的研究與普及都順利發展,這門技藝也得到很高的尊重;雖然同一時期中韓也下圍棋,但質與量都不及日本的發展。有趣的是,雖說四家的傳承本來不限於血脈,而是以實力決勝負,但只有本因坊家堅守此一原則。因此,到江戶時代後期,名人只出自於本因坊家(亦即棋力明顯超過其他三家)。
直到現在,棋所四家只剩「本因坊」的名號流傳後世。因為圍棋的勝負一翻兩瞪眼,最重要的莫過於展現實力,不徹底尊重實力的其他三家,沒落也是遲早的結果。到了近代,圍棋還是非常重視第一人。比起高爾夫或網球等其他運動,圍棋頭銜賽或國際賽的第一名和第二名獎金差距甚多。
在下棋的人心目中,圍棋之神就是「知道最好的一手棋」的存在。圍棋和其他技藝不同之處的一點是,圍棋的棋力會被「貯存」,一旦到達某程度的棋力,就不容易變弱。就算是幾十年沒下過棋的人,重新對弈時仍能發揮原有的水準。棋力如同財產可以被累積保存,所以和其他遊戲相比,圍棋迷偏愛研究圍棋的技術,對「好棋」有十足的好奇心;《棋魂》作者也下圍棋,創作時腦海浮現「神之一手」是很自然的事。
與神無緣的AlphaGo
若神之一手就是「最好的一手棋」,那也就是圍棋被電腦「全解析(算盡所有變化)」後下出的一手。因為圍棋是所有的變化都互相關聯,只要還沒有被全解析,就無法斷定哪一手才是最好的棋;圍棋變化太多,目前電腦能力與圍棋的全解析距離還很遠。
AlphaGo雖然很強,但和神還是相差太遠……不對,應該說AlphaGo本來就是與神無緣的存在。愛因斯坦說「上帝是不擲骰子的」,因為AlphaGo系統的要素有「勝率」,所以它的算法從一開始就只求較優的手段,而不是追求最優解的「全解析」,也就是說AlphaGo本來就沒有要追求神的境界。
AlphaGo的棋力還有增強的空間,也不是什麼「神」,柯潔當然明白這一點;「他就是圍棋上帝」,是他在賽後記者會回答問題時的說詞,傳達他「總之那傢伙真是強到不像話!」這樣的感覺罷了。就像運動迷說選手的表現「神乎其技」,這裡的神只是一種形容,並非真的認為選手是神。形容AlphaGo為神,是一種「他比我更接近神」的想法,可說是出自眾人對「圍棋之神」的共同認知吧。
本文節錄自:《棋士與AI:AlphaGo開啓的未來》一書,王銘琬著,大塊文化出版。
文章來源https://www.gvm.com.tw/article.html?id=54851
其他相關事務用品,黑板 | 白板 | 玻璃白板 | 公佈欄 | 標示牌 | 壓克力 | 軟木 | 講桌 | 裱框 | 軌道吊鉤螢幕 | 書報架 | 展示板,工廠直營,物美價廉,歡迎各學校機關訂購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